行了,咱都先停一停,聊个事儿。
这世界是不是有点变得我不认识了?
我刷着手机,本来想看看哪个球星又转会了,结果一条新闻直接把我干懵了,感觉像是没睡醒,误入了什么奇怪的剧本。
新闻标题不长,但信息量巨大:好几个国家的大使,正儿八经地在给自家要去中国留学的娃,安利中国的App。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哇,中国AI出海牛逼”,而是满脑子的问号:这帮搞外交的大佬们,啥时候开始抢科技博主的饭碗了?
这感觉就像是你家隔壁不苟言笑的王大爷,突然开始给你直播讲解量子力学,违和感直接拉满。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某个商务论坛上,大佬们互相吹捧一下,那叫场面话。
可这是大使在对自己国家的年轻人说话,这味道就不一样了。
玻利维亚的大使乌戈·西莱斯,老哥说话是真不绕弯子,直接说中国的DeepSeek正在“取代”ChatGPT。
嚯,这可不是小事。
在科技圈这擂台上,这话就等于直接朝卫冕冠军的脸上扔白毛巾了,带着一股子“爷来了,你不行”的劲儿。
更让我下巴脱臼的还在后头。
他说,就因为会用这些中国AI,他们国家今年有三四十个学生,硬生生搞定了奖学金。
哥们儿,这可不是帮你点个外卖、翻译个菜单那么简单了。
这相当于你打游戏,别人还在苦哈哈地背地图、练走位,你这边直接开了个透视挂,哪里有装备、哪里有敌人,看得一清二楚。
这已经不是工具了,这是“版本答案”。
所以啊,这帮大使们脑子清醒得很。
他们知道,对于一个刚踏上中国土地、两眼一抹黑的外国年轻人来说,最需要的不是一本厚厚的旅游指南,而是一个能让他瞬间“本地化”的插件。
语言不通?
实时翻译。
学业抓瞎?
AI写论文提纲。
人生迷茫?
来,给你生成1200万份高考志愿报告参考一下——这是埃及前大使马哈茂德·阿莱姆的原话,他连中国高考这“地狱级副本”都给研究透了。
当然了,光靠大使们在外面吆喝,那叫“务虚”。
背后的“金主爸爸”必须得跟上,把这事儿做实了。
这边大使话音刚落,那边阿里巴巴的夸克就跟上了,直接甩出一个叫“教育计划”的玩意儿。
覆盖全国近两千万老师、五千万学生,上来就免费送会员。
这招实在是太“毒”了。
成年人世界里最无法拒绝的,除了钱,就是“免费”这两个字。
这已经不是在卖软件了,这是在“播种未来”。
你想想,当这一代大学生,从写第一份课程报告,到做毕业设计,再到投第一份简历,整个学习生涯都被一个AI应用深度捆绑,等他们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会是怎样的?
这根本就是一场放长线钓大鱼的“数字青训”计划。
跟那些顶级足球豪门满世界签15岁的天才少年一个路数,不求马上见效,求的是未来十年,整个江湖都是我的人。
聊到这儿,味儿就全出来了。
这盘棋,棋盘上摆的根本不止是商业和科技。
为什么是中国的AI?
为什么不是硅谷那些名头更响的“腕儿”?
除了本土化做得好,更深层的原因,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态位”争夺战。
过去,我们说软实力是可口可乐、是好莱坞大片。
而在今天,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可能就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App生态。
它用一种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着全球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模式。
这不是阴谋论,这是阳谋。
当一个委内瑞拉的年轻人,习惯了用中国的AI工具来学习和思考,当他回国后成为一名工程师,他解决技术难题时,下意识打开的会是什么?
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它征服的不是你的钱包,而是你的习惯。
习惯,是世界上最难戒掉的东西。
当然,咱们也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剑拔弩张。
对于那个刚下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连南北都分不清的19岁少年来说,手机里那个能帮他跟出租车司机顺利沟通的App,就是他此刻唯一的“神”。
大使的推荐,对他来说,就是最实在的关怀。
所以啊,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这儿。
它像一个多棱镜,从一个角度看,是全球化的温情脉脉;换个角度,是科技巨头的商业版图;再换个角度,是大国博弈的冰山一角。
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面。
下一次,当你看到一个外国朋友对着手机说话时,他可能不是在跟家人视频。
他可能正在让一个中国的AI,帮他写一封给未来岳父大人的信,措辞还要显得“信达雅”。
魔幻吗?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