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的陕北酷热难耐,而整编三十六师中将师长钟松心中更为焦灼。他实在是想不通,自己带的美械整编三十六师,怎么就两天功夫就垮了?钟松比抗日战争打鬼子时拿过青天白日勋章的骁勇将领,怎么到了内战战场,就栽得这么惨?
南下从戎
钟松1900年生在松阳乡下,爹娘都是种地的,所以就给他取名钟雍田。由于家里穷,能供他读到师范,已经是砸锅卖铁。从师范毕业回家后,钟松在老家的小学教过几年书,这位当时只想着能够果腹即可的落魄先生,大概没想过日后自己会带兵打仗。
在钟松 24岁那年,报纸上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彻底搅乱了他的心绪。大丈夫当有所为,于是他揣着乡亲凑的几块银元去广州,偏偏赶上大病一场,等病好,一期早满了,只能进二期炮科。钟松从黄埔军校出来后从少尉库长做起,管过弹药,带过兵,一步步爬到营长。1933年当上补充第二旅少将旅长时,钟松也才33岁,按当时的编制规模算,她这个旅长其实是师级的架子,此时的钟松可以说得上是春风得意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
抗战八年,是钟松真正显露自己能力的时候。淞沪会战,钟松带的部队守高地,日军的舰炮把山头削矮了半尺,他抱着电话喊“人在阵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们硬生生扛了七天,撤退时全旅只剩三百来人。可到了兰封战役,钟松又变了打法,他不跟日军死磕,带着部队绕到侧翼,打一阵就跑,再绕回来打,把日军的补给线搅得鸡犬不宁。有人骂他打仗“滑头”,钟松却在日记里写:“鬼子装备好,硬碰硬就是送死,保存力气才能多杀几个。”中条山战役是抗战后期少有的大败仗,华北的国民党军整体溃败,可偏偏钟松带的部队却能带着上千老百姓突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944年云南大反攻时,钟松亲率突击队夜袭日军阵地,他将缴获的日军军旗后来挂在旅部,成了麾下弟兄们的骄傲。这时候的钟松,战术里既有狠劲,又有巧劲,也成为国民党部队中罕见的能打硬仗的将领,因此也受到了胡宗南的青睐。
折戟沉沙陕北
1946年,胡宗南把整编第三十六师交给他时,拍着他的肩膀说:“他们都说你是西北战场上的快刀,我信你,不要辱没了这支部队。”整编三十六师名义上有七万人,整编后实际能机动的就一万二,却是清一色的美械,卡车、榴弹炮配齐了。这样高标准的配置让钟松得意得很,他常对参谋说:“咱们的兵,一天能跑一百里,炮能跟着屁股打,他们想围都围不住。”1947年3月钟松奉命打陕北,这时他还真就玩了把险的,他们不从大路走,带着两个旅钻进沙漠,绕到解放军侧后,竟让解放军吃了亏。
彭德怀在会议上骂:“钟松这小子,不像胡宗南那么蠢,滑得像泥鳅!”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解放军包围了榆林,就等钟松来救,好一口吃掉他。谁料钟松偏不按常理出牌,白天躲在沙漠里睡觉,晚上摸黑急行军,绕开所有伏击圈,硬生生从沙漠里杀进榆林城。
榆林城中的邓宝珊见了他,惊得半天说不出话:“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钟松不无得意地说道:“他们算准我不敢走沙漠,我偏走,这就是兵不厌诈。”几次得逞让钟松认为自己无敌于西北,于是在沙家店战役前,彭德怀故意放消息说要撤,钟松果然上钩了。8月13日钟松刚进榆林,胡宗南的电报就催着南下,说要“南北夹击,聚歼敌军”。
钟松手下的旅长劝道:“部队连续走了十几天沙漠,人困马乏,得歇歇。”钟松却无奈道:“歇?等他们跑了,你我都得去南京领罪!”于是在第二天 ,钟松带着六千多人轻装出发,连重炮都扔在了榆林,想要追击解放军,再捞一把大的。钟松此举恰好中计。 8月17日,沙家店周围的山头上突然响起枪声,西北野战军的冲锋号响彻云霄。钟松这才发现,自己钻进了四万多人的包围圈。这时候他想再玩沙漠迂回,可四周都是山,根本没处躲了。激战三天,钟松最后跟着几个卫兵扒着老乡的牛车,才逃出包围圈,而他的整编三十六师,就这么折在了沙家店。
这一战彻底打散了钟松的心气,他后来去西安当警备司令,重组的部队凑了些新丁,再没了当年的锐气。平心而论,钟松打仗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打起仗来灵活、敢冒险,能在局部战场上打出漂亮仗。可他终究没弄明白,战术再巧,也得看跟谁打、在什么大局里打。泥鳅再滑,也逃不出池塘——这个池塘,就是民心向背的大局。
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