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图片
现在生活里,多数人习惯匆匆忙忙,上学的要赶作业、备考,上班的要赶项目、交报告,天天像 “交作业” 似的连轴转,忙得脚不沾地。可忙到最后,身体先扛不住了,总觉得没力气、没精神,吃不下也睡不香,这些亚健康的毛病慢慢都冒出来。想找医生看看,又挤不出时间,加上中医难寻,好多人摸不清自己的情况,只知道身子虚、显疲态,却不知道该从哪儿调。其实调理身体,关键得从健脾胃入手,脾胃是后天之本,把脾胃养好了,后续的滋补才能跟上,正好能对应上 “想补就补” 的方便,不用特意抽大把时间,日常就能为身体 “交作业”。
《黄帝内经》有云:“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言 “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话道尽了现代人的问题 —— 天天为学业、工作奔波,劳心又劳力,气耗得多了,脾胃运化也受了影响,水谷精微没法好好转化成气血,时间一长,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毛病自然就来了。古人早把养护脾胃、避免过劳的道理说透,如今我们面对 “天天交作业” 的忙碌,更该循着这份古训,从根本上给身体补补劲。
西医看来,长期处于 “交作业” 式的劳碌中,精神紧张、作息紊乱会让身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时间久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出现疲劳、失眠、消化功能减弱等情况,这些表现和中医说的虚症、脾胃失调相呼应,本质都是身体长期消耗后没得到及时补充的结果。
针对这种身体没时间调理,又有亚健康虚劳症状的情况,其实有个方便的基本方,只要不是感冒发烧、腹痛腹泻这类急症,日常都能用来补一补。方用党参 15~30 克、当归 9~15 克、白术 15~30 克、茯苓 9~15 克、焦神曲 9~15 克、砂仁 6~9 克、黄芪 15~20 克、山药 15~30 克、炙甘草 6~9 克。这个方子的用药方法很简单,一天一剂,先把药材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煎 20 分钟倒出药汁,再加适量水复煎一次,两次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不耽误上学上班,想补的时候就能用。
这方子的功用,主要是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像平时总觉得累、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脸色苍白或发黄、吃饭没胃口、大便不成形、精神提不起来这些情况,都能靠着它慢慢调理。之所以这些药材能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为方里党参、黄芪能补元气,气足了人就有劲儿,不容易累;当归补血活血,能改善脸色差的情况;白术、茯苓、山药都是健脾胃的好药,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利湿,山药补脾养胃,三者搭配能让脾胃运化功能变强,把吃进去的营养好好吸收;焦神曲能消食化积,避免脾胃被食物积滞,砂仁理气和胃,能缓解脾胃气滞带来的腹胀、食欲不振,还能让整个方子补而不腻;炙甘草调和诸药,让方子药效更平和。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方子也能根据具体症状加减,这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不是千篇一律的。比如平时容易口苦、嘴里发黏、舌苔黄腻的,说明体内有湿热,可加黄连 3~6 克、黄芩 9~15 克清热燥湿;要是总觉得怕冷、手脚冰凉,可能是气虚兼有阳虚,可加干姜 6~9 克、桂枝 6~12 克温阳散寒;要是失眠多梦、心慌,可能是气血不足影响心神,可加酸枣仁 15~20 克、远志 6~9 克养心安神;要是大便干燥,可加火麻仁 15~20 克润肠通便。
以上调理方案及加减方法,均为个人多年中医实践经验总结,并非统一标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个体差异巨大,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人适用的调理方式不同,因此本方案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本人分享这些内容,只是希望能传播中医知识,传承传统医学的精髓,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调理身体的思路。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