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磊
沭阳金融监管支局坚持以“四新”工程为引领,充分发挥“四级垂管”优势和“神经末梢”作用,紧紧围绕防风险、促发展两大工作主线,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有序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对3个“白名单”项目发放贷款4.23亿元,走访企业超万户,获得融资超百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为全市唯一超30%地区,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6个百分点。该支局挂牌第一年即获得当地政府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面上织网:金融增量从“纸面”到“地面”
沭阳现有市场主体约27万户,如何让金融政策红利惠及千企百业,关键在于打通政策传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金融监管总局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实,聚焦小微、民营、科技、外贸企业、“两重”“两新”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织密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一张网”。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外贸企业专项走访和科技型企业首贷扩面专项行动,累计摸排企业10723户,提供授信97.35亿元,放款75.35亿元。第一时间举办“政银保携手益企向未来”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对接会,为传统焕新、科技创新等领域的23家民营企业促成授信11.24亿元、保险保障5.92亿元。率先在全市试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双专员”工作机制,组建包含38名金融联络专员、76名金融服务专员的专业化金融顾问队伍。截至7月末,全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2.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29个百分点,位居宿迁三县首位,较年初新增17.58亿元,无还本续贷余额达48.09亿元。
线上通渠:金融服务从“前线”到“主线”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今年以来,沭阳金融监管支局推出“3+1”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系列措施,以四条产业链为线,畅通融资渠道,让金融活水“顺流而下”。
围绕机电装备、高端纺织、绿色家居三个主导产业和花木这一特色产业,分行业定期举办政银保企对接沙龙活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综合施策,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发展信心。例如,对部分受宏观环境影响,因应收账款多、账期长造成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板材企业,引导银行建立“企业吹哨,机构应答”清单销号模式,运用好无还本续贷、展期、降低利率等“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推动6家财险机构组建板材行业共保体,累计为740家企业提供企业财产险、雇主责任险风险保障833亿元,累计赔款2161万元。落实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要求,组织银行摸排全县上千户规上企业金融需求,向300余户规上企业新增授信29.84亿元,新增贷款20.19亿元,持续以实干实绩为“大县挑大梁”“江北全面争先”的奋进目标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点上滴灌:金融创新从“堵点”到“通点”
当前,各行各业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破解“面上”数据热度和“点上”企业体感之间的温差,关键是要疏通融资堵点,加强金融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匹配性。
今年以来,沭阳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银行打造4个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专营网点,加大金融政策产品宣讲力度。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根据贷款客户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纺织行业建厂、采购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特点,引导工商银行沭阳支行成功发放“购建贷”,有效缓解企业扩大生产力的资金压力。针对缺乏抵质押物、规模小、轻资产的花木种植户,引导沭阳农商银行等涉农银行机构推出花木惠农贷、花木兴业贷等系列产品。引导南京银行沭阳支行联合担保公司推出“花木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大力推广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引导人保财险等机构打造特色风险减量项目,搭建专用风险监控物联网监测预警平台,接入764台火灾报警等系统设备,为投保户减损超900万元。针对沭阳县用工规模大、新业态从业人员多的特点,引导保险机构创新推广补充工伤商业保险,联合优质医疗机构推出“直赔垫付”服务,填补社保空白,投保企业超千家,赔付3247人次、0.51亿元。
(作者系沭阳金融监管支局局长)
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