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夜被窝像冰窖?喝当归补血汤反而更严重?中医王庆泽主任发现,80%的“怕冷体质”根本不需要温补!因为他们的根本原因就不是因为虚,今天带你破解手脚冰凉最大的认知误区。大家好,我是王医生。
手脚凉,在被窝里面捂上半天都捂不热,完事去看中医大夫,大夫很容易开的是这种方子,像什么当归四逆汤啊,桂枝汤啊,是吧?全都是直接往你身体里面灌阳气的方子。当然,还有四逆辈,直接干姜、附子大热之品用到你身上了。
可是,很多很多很多人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不是阳气不足,很可能是湿气重,淤堵住经络,手脚四肢末端也会冰冰凉。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这种情况和阳气虚的表现却是一模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四肢末端这个部位,到底归谁管,找到是谁,我们就从哪下手!
《内经》讲:“脾主四肢。”
所以,最关键的节点,就是脾胃淤堵住了。脾胃一淤堵,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①脾胃不运化不干活了,直接停滞,气血供养不上了,四肢末端没有血供了,经络淤堵住了。
②生痰生湿,痰湿会在脾胃淤堵时出现,痰湿已出现,就属于实邪,相当于一块大石头把小河流堵住了,流水不流了,只有搬开这块大石头,水流才能恢复畅通,人体也一样,血脉才会畅通,血液才能流到手脚四肢,去温度供养这些部位。
为什么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有个病号看病,40多岁,就是四肢冰凉,手脚冰凉,非说自己是阳虚,自己给自己诊断完了,让我直接给她开点温阳的方子,结果我一摸脉,脉很滑,这显然是一个实证,根本不是虚证。而且有点紧、弦,证明什么?
有寒、有郁气,而且这个郁气久了就要生火,所以一摸她的额头,反而是特别热的,手脚冷、头脑热,这是典型的阴阳颠倒了。这时候千万不能用桂枝、附子、干姜这些温阳的药,越用越麻烦!
后来我用了点疏肝解郁散风驱寒的药物,吃了一天,刚刚发微信反馈说好多了感觉,额头没有那么热了,手脚有点温的感觉了。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经验,就是女同志,尤其是年轻的女同志,中青年同志,不要一看到手脚凉就认为是阳虚,真不一定,因为这时候整个人正处在气血旺盛时期,怎么可能就阳虚了呢?有时候,把这个淤堵的寒湿或者郁气散开、化掉,这个手脚凉的问题就一下解决了。但是一个老年人手脚四肢凉,那你肯定是要考虑阳气不足了,对吧?这个问题一定要仔细审查辨别。
那么,怎么区分是真阳虚还是湿邪阻滞呢?我想起来昨天有位粉丝问王医生的一个问题,他呢,不仅仅手脚凉,而且还手潮湿。
图片
像这种情况,就属于相对气虚一些,思虑过度伤脾胃了,湿邪停滞在局部经络,经络不通导致的实证四肢冰凉,但是呢,这个水湿要找地方流啊,那么就从手上异常出汗了,或者出一些汗疱疹之类的疹子。
为什么说他相对气虚呢?因为他年纪不大,阳气不会太虚,另外但凡出汗,就要明白一点:你手心出汗,为什么会出汗?
出汗是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加在阴上面才会出汗。如果阳虚,是不会出汗的!所以他必然有阳气。之所以出现上面手脚冷又出手汗,就是因为气相对弱了,脾胃不足了,再加上痰湿邪气阻滞了经络,导致的异常汗出。
这时候健脾胃之气,清理掉痰湿,嘱咐减少思虑就可以了。这时候我们用什么方子给他来解决呢?
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包括:
人参:补气,健脾养胃
白术:燥湿健脾
茯苓:健脾祛湿
甘草:调和诸药
山药:健脾化湿
薏苡仁:健脾利湿
白扁豆:健脾化湿
砂仁:芳香化湿,和胃降逆
桔梗:宣肺养肺
莲子:健脾止泻
参苓白术散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补脾胃: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益气:提高身体的气力,缓解疲乏无力的感觉。
祛湿: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湿气,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身体沉重感。
也有中成药,在药店都能买到成药。不过要注意的是,孕妇和阳气极度虚弱的人慎用禁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