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社会,风尘女子的出身背景大多与贫困、无奈和生存压力密切相关。伪满时期,奉天的一家报社曾对此进行过详细调查,认为她们的背景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当时的东北,工厂遍地,女工多且年轻,然而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头的辱骂和打骂也常常让人忍无可忍。尽管如此,许多女子依然选择投身到工厂工作,却发现挣不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渐渐地,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于是一些人选择了进入窑子,过上了那种“姐儿”生活。
在沙子沟,有一家姓杜的家庭,原本来自山东,因家乡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杜家决定带着妻儿来到关外闯荡。他们在沙子沟搭起了简陋的窝棚,一家四口勉强度日。然而,好景不长,杜家家主很快因病去世,留下了寡妇和两个女儿。无依无靠的母女三人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母亲只能开始摆摊卖烟卷,而大女儿桂珍和二女儿桂华则只能在烟厂工作。烟雾缭绕、工作艰辛,却收入微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桂华选择去了“三塔牌”雪花膏厂,想要多赚些钱帮补家用。
展开剩余77%然而,桂华的美丽外貌吸引了那些不三不四的痞子。每天,这些痞子们围绕她转,不时送些小礼物,或者请她吃些零食。久而久之,桂华被这些男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开始和他们鬼混,挥霍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等到痞子们玩够了,她便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她想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却因名声已经坏透了,根本无法再回去。她的脸面早已不重要,工厂里挣的钱远不如用身体换来的报酬来得丰厚,于是她选择了进入窑子,成了“自混”的妓女。她利用别人开的门头,独立经营,收入和东家五五分账,且来去自由,东家无权约束。
桂华因长相姣好、身段玲珑、言谈得体,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客人。生意越做越火,赚的钱也多了,她与东家的关系也愈加融洽。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她遇到了一名青年把式,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桂华因此放弃了原来的工作,与他共同生活。然而,没过多久,那个外表忠厚实则心机深沉的把式把她抛弃了,带她到了关内,并将她卖给了一个小班。三年后,桂华归来时,年纪轻轻的她已经被风尘摧残得不成样子。她染上了性病,身体虚弱,走路都显得费力。街头巷尾的人见到她,纷纷避开,生怕沾上不干净的东西。最终,她在痛苦中死去。她的姐姐桂珍用积蓄为她买了口便宜的棺材,把她葬了。这一切,或许只能怪桂华自己。她心高气傲,总想着能够飞黄腾达,却忽视了自己的处境。她轻信他人,最终陷入深深的泥潭,直到死去。
类似桂华这样的女子,实际上并不少见。她们的家庭往往缺乏经济来源,丈夫对她们漠不关心;或者婚姻不幸,无法走出困境。于是,她们不再顾忌所谓的名节,选择投身于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赚取的钱也用来贴补家用。在她们眼中,这也算是一种“自力更生”。
那时,若要将一个清白的女子卖给不正当行业,只需一纸文书就能轻松完成。这一行业被称作“渣子行”,专门从事这种勾当的人被称作“渣子客”或“跑渣子”。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一个又一个妇女骗入囚笼,榨取其中的利益。许多来自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女子被拐卖到奉天,这一行为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链。天津的“马老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天津的著名女混混,专门从事拐卖妇女儿童的勾当,家中总是有不法之徒出入,交易频繁。她依靠与黑白两道的关系,生意越做越大,身家也越加显赫。然而,最终她因分赃不均,被人致命一击,死于非命。
还有一些女子,受过洋书教育,见过世面,她们追求个人自由,信奉浪漫主义,愿意为了爱情投身于花花世界。在这些女子中,有很多人最终成为“小婆儿”,为了所爱的人放弃了自尊和自我。然而,最终她们大多落得被人欺骗的下场,不仅被骗财,还被骗色。知识,正如一把双刃剑,能够引导人向善,也有可能让人走向歧途。
日本投降后,曾在伪满时期为日本军官或士兵充当“小老婆”的女子,随着战争的结束,失去了依靠,生活陷入困境。没有靠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她们中许多人不得不再次投身到“女招待”行业。所谓的“女招待”,只是一个比较文雅的名称,实际干的依然是那些肮脏的事。她们靠着美貌和气质吸引了大批客人,赚得不少钱,却也因此招惹了更多的麻烦。无数个为了生计而卖身的女子,最后都落得病重或无家可归,街头死去的更是常有发生。毕竟,哪怕是再精致的皮囊,也终有老去的一天。至于这些“红粉骷髅”,不过就是时间的产物罢了。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中心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